找到相关内容25937篇,用时1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年龙父母《佛子行三十七颂讲记》(六)

    你自己不改变这种恶行,那你自己的行为就要影响大家,这是称为破教的重恶。在这个现生当中,作为佛教徒自己做了恶业,让众生也产生了邪见;对佛法产生邪见的众生肯定会堕落到恶趣,你自己也要堕落到恶趣。如果不都摄...

    年龙上师

    佛子行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8/14470384707.html
  • 人生十问--星云大师讲述

    减少。 我的外祖母,是个虔诚的佛教徒。从十七岁起就持斋念佛,我出家就是受他的影响。她为人非常慈祥,有三个儿子,可是我这三位舅父所生下的儿女,在我的记忆中大约都是三、四岁就死了。但是,我的外祖母,从来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论坛精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484884.html
  •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

    外境的影响还是很大。   居士问:弟子由书上见一句话说:“对一个觉者来说,已断修恶,不断性恶”,此话应如何去体会,其正确否?   师父答:是,我们要修福,譬如别人没得吃,分给他一点,设法帮助别人的困难,...不受人家影响,也和他结恶缘,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,心要有主,我们要广结善缘,未成佛先结人缘。 ★先治家再治国,师父把家喻为自己的习气、无明烦恼坏种子,把国喻为大众,此意即先去除自己的习气、无明烦恼,再以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08104984894.html
  • 张纯一的佛化圣灵论

    超越;它被某些终极的和无条件的抓住(grasped)。它仍是那人的灵;仍是它自己(remains what it is),但同时它在神圣的灵的影响下离开自己。‘出神’(“Ecstasy”)是描述此...

    赖品超 苏远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022685468.html
  • 宁玛派与普贤法身之说——提交“普贤与中国文化”学术讨论会论文

    四身之佛身。   总之,无论是新密法还是旧密法均源于佛教密宗,难免相互交流、影响,尤其在修持方法、义理阐释上互为借鉴、采纳或补充,甚至在许多佛学见修方面水乳交融,难分难解。如萨迦派虽属于新密系统,但...

    尕藏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4885643.html
  • 弘扬“人间佛教”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

    佛教中的二相,用我们的话说就是矛盾状态。“无眼界”指没有看得见的东西,即没有影响他的东西;“乃至无意识界”指甚至连意识也没有了;“无无明”指无明没有了。无明被认为是佛教中一切苦难的根源:“亦无无明尽”指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5085647.html
  • 须弥山石窟概述

    、戴有项圈、臂钏、腕钏,披巾呈圆环状绕肩,这与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中的形象相似,是受外来文化影响所致(插图二、三)。又如,在北周原州刺史李贤、田弘墓及南郊隋唐墓地中出土的鎏金银壶、玻璃碗等亦是外来文化的...

    陈悦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91385691.html
  • 佛教艺术最伟大的宝库

    归义军占领,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。北宋、西夏和元代,莫高窟渐趋衰落,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,新建极少。元朝以后,随着丝绸之路的废弃,莫高窟也停止了兴建并逐渐湮没于世人的视野中。直到清康熙四十年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9120185786.html
  • 无我——解脱的关键

    的确才能起正面影响,但这与“无无明”还是没有矛盾,不须以真贬俗,产生对立,此即真俗二谛融通,也才是无无明的通达。   到此你一定会问“那我们如何处理无明?&...

    杨云唐

    修行|无我|解脱|我执|烦恼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07/08074986048.html
  • 太虚大师“人间佛教”思想析

    也就是说,佛教要在社会上真正产生重要的影响,改变人们对佛教的不正确的看法,并且用佛教的理论和思想来化导众生,改变社会,改善人心,是20世纪上半叶佛教所面临的主要任务。于是太虚在人生佛教的基础上,进一步提出...

    黄夏年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230886346.html